張嘉譯《少年派》比孫紅雷《帶著爸爸去留學》勝在哪裡

《少年派》由著名編劇六六執筆,張嘉譯、閆妮搭檔趙今麥、郭俊辰、王玉雯、姜冠男等年輕演員主演。《帶著爸爸去留學》由曾執導過《虎媽貓爸》的姚曉峰導演,匯集了孫紅雷、辛芷蕾、劉敏濤等實力派明星和曾舜晞、蔣依依等人氣演員……通過比較這兩部劇的異同,可以找到一些口碑差異化的答案。

張嘉譯主演的《少年派》和孫紅雷主演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圖片來自網路

《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分別源自編劇六六和導演姚曉峰的親身經歷,兩位創作者都希望用現實主義關照社會痛點,引起觀眾的共鳴。

編劇六六的作品,一直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關懷,《雙面膠》《蝸居》《心術》都是從老百姓必須經歷的日常小事出發,直擊社會痛點。《少年派》也不例外,該劇緊扣時下的“考學”熱點,以四個高中生和他們的父母在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為主線,呈現當下中國家庭親子關係的多元狀態,探討為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與子女乃至與自己相處。

趙今麥在《少年派》里。圖片來自網路

《帶著爸爸去留學》里的導演姚曉峰對這一題材同樣有親身經歷和個人感悟,因為他本人也曾是一位“陪讀爸爸”。在孩子16歲的時候,姚曉峰陪伴他出國留學,參加各種考試面試,走了很多地方,認識了很多陪讀的家長。一開始對留學陪讀“零認知”的姚曉峰在這個過程中修煉成了專家,看到了很多問題,也積累了很多的素材。姚曉峰曾經跟認識的陪讀家長們承諾過,要拍一部戲說說他們的故事,《帶著爸爸去留學》就是他兌現的承諾。

《帶著爸爸去留學》里的父子。圖片來自網路

《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在父母角色設定上,延續了“虎媽貓爸”的模式。只不過,一樣要求嚴格的虎媽,卻有不一樣的貓爸。

《少年派》里,閆妮扮演的王勝男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虎媽。劇中,住校的林妙妙每周末回家,親媽王勝男就要上演三幕大戲:喜相逢、兩生厭、惜別離。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親媽削得那叫一個狠:“你的長處是掛科,一次掛三科,對於一個差生來講,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態好!”可當錢三一的母親投訴林妙妙影響他兒子學習時,王勝男明知hello ketty的發卡是女兒的,依然火力全開把女兒護得嚴嚴實實的,事後也選擇相信而沒有找女兒質問。

閆妮飾演“虎媽”。圖片來自網路

《帶著爸爸去留學》里,辛芷蕾飾演的林颯,人如其名,相當颯相當虎。雖然是被硬甩了個拖油瓶的後媽,林颯對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女兒武丹丹絕對盡心盡力,責任感爆棚,找語言學校、寄宿家庭,還要操心她早戀,以及解決一系列青春叛逆期的問題。後媽做到這個份上,比武丹丹的親爹強到不知哪裡去了。

虎媽都相似,貓爸卻各有各的不同。《少年派》的林大為(張嘉譯飾)是個好貓爸,愛老婆愛女兒愛家庭。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性格都要強,他就以柔克剛,充當母女倆的調和劑,哄完老婆哄女兒,哪怕自己受點委屈也不介意。《帶著爸爸去留學》里的黃成棟(孫紅雷飾)則是身兼母職、包辦孩子一切的貓爸。該劇播了十多集,與孩子留學有關的一切全部由孩兒他爹黃成棟負責,孩兒他媽只負責在電話那頭哭泣和表示擔心。黃成棟這位貓爸,最大的特點是黏兒子,恨不得24小時盯著兒子,但對兒子的任何要求幾乎都無條件滿足,甚至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滿足,不折不扣的“兒子控”。

《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為此搭建了實力派明星+人氣演員的主演班底,用青春校園偶像劇的外殼,包裹了中年危機的核心。

《少年派》講述了林妙妙、錢三一、鄧小琪、江天昊四個高中生備戰高考過程中發生的種種故事。乍一看是校園偶像劇的套路,實際戲眼在四個高中生各自的家庭上,父母們都在經歷著中年危機。

《帶著爸爸去留學》幾個留學家庭的父母,同樣要面對中年危機帶來的一地雞毛。

《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開播後的口碑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曲線。《少年派》開播當天在豆瓣評分為6.6分,目前維持在6.7分;《帶著爸爸去留學》開播當天的豆瓣評分為5.2,播出一周多評分掉頭向下,目前已經下跌到4.0分,創下孫紅雷主演劇集的最低分。

孫紅雷在劇中比較搞笑。圖片來自網路

張嘉譯演一個好爸爸。圖片來自網路

分析網友對兩部劇集的評價可以發現,《少年派》最受認可的點就是真實,從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日常細節到主角之間的對話,都被認為很接地氣。閆妮飾演媽媽王勝男,管教孩子時常金句頻出,例如“你看你這頭髮簾厚得擋著眼睛,你能看到你的前途嗎?”而且她的絮絮叨叨有時候並沒有明確的標準,要是林妙妙沒有及時上廁所會被催“按時上廁所排宿便,宿便有毒”,而一旦上廁所時間稍微長了點又會被吐槽“一看書就上廁所,腦子難道跟括約肌相連嗎?”雖然有些神經質,但閆妮也演活了一個對孩子學業和前途過於緊張的媽媽的形象,很多人在網上表示王勝男活脫就像自己的親媽。

孫紅雷扮演的陪讀爸爸黃成棟在《帶著爸爸去留學》里同樣金句不斷,比如跟林颯自稱姐們,還自戀地讓對方離自己遠一點“你留神喜歡上我,我這個人魅力大”。然而,這樣的金句王全能老爸換來的只是“抓馬、愛耍寶”的評價,觀眾普遍認為這部劇展現的留學陪讀生活太戲劇化。

儘管都希望用現實主義關照社會焦點,從角色設定到表現形式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在呈現手法和風格上選擇兩條不同的道路。《少年派》是穩紮穩打的傳統寫實派,希望用紮實的表演和生動的細節復刻出人間煙火氣。

《帶著爸爸去留學》則追求創新,更加注重營造劇情上的戲劇性。幾乎每一集都有一次強烈的戲劇衝突:黃成棟父子倆在美國走散、武丹丹不能接受繼母自己跑了,甚至連校園槍擊案都遇上了……但這種創新是導演姚曉峰刻意為之。他總結自己多年拍家庭倫理劇的經驗,都是靠演員的表演和生活的細節在支撐劇情,這樣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於是這次拍《帶著爸爸去留學》他打算做一次探索,試圖把公路片、冒險片的元素都糅合到一起,目的是讓劇集更好看。只是目前來看,觀眾並不買賬。

現實主義正當時,而在所有的類型劇里,家庭劇無疑是傳承現實主義精神最為鮮明的一種。從《渴望》到《金婚》再到《蝸居》,這些成為經典記憶的家庭劇從來都是影視劇行業里現實主義的堅定踐行者。這也與中國人格外重視親情重視家庭的傳統息息相關。

《少年派》和《帶著爸爸去留學》都希望用現實主義關照社會的焦點,引發觀眾的共鳴,卻因為採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導致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事實證明,現實主義的種子,更容易在日常生活的細節里生根發芽開出花來。創新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創新本身也是探索的過程,機遇與風險並存,遺憾的是這次殊途未能同歸。

撰文 楊蓮潔 新京報編輯 佟娜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