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南歌》李沁演技線上,可惜配角太模式化,劇情邏輯有硬傷

李沁的哭戲一直都挺有感染力的,無論是大哭還是隱忍地哭,都能令人感到情真意切,比如為阿奴之死而哭的一段,與在小孩面前哭得克制的一段,兩者對比著看,她的情緒就呈現了不同的層次。

沈驪歌得知親如姊妹的阿奴是代替自己而死的時候,她情緒崩潰地與師兄當面對峙(除了配音與角色不太貼合),悲慟和憤怒交加時,她的眼神也是同步的。

然後在回憶從前和師兄妹一起耍樂時,她的哭是沉靜而克制的,而且在小孩子面前也比較隱忍,情緒在刻意收斂。

然而儘管秦昊和李沁演技線上,但配角的演繹真的遜色了。

說說《錦繡南歌》里的目前最大的反派陸遠和隨從薛逮,雖說"相由心生",

好人或許慈眉善目,惡人或許面相邪佞,但實際上,真材實料的大boss,通常都很會隱藏自己的壞心思,或者把自己偽裝成大好人或平凡人

,不過,出色的演繹會似"一臉慈愛手拿佛珠,但手起刀落的那種喋血黑社會老大"的人設。

再對照劇中的大反派,陸遠和薛逮總是表情外露的奸狡邪魅,行事手段不見技巧,所謂的心機也很拙劣;而且肉眼可見的心狠手辣,沒有一點點的內在呈現和隱晦行為,而表示狂妄霸道也簡單粗暴,表演直白得很索然無味。

例如陸遠總是微微側低著頭,一臉別有意味地探究對方的表情,很高深莫測的樣子,但看起來卻是滿屏的故作深沉和老練。

而薛逮則總是咧嘴邪笑,一副奸計得逞的模樣,像無言地說著"就知道你奈何不了我"的囂張德性。

在特寫鏡頭下,不得不說,這對反派主僕仿佛共用了一款"表情包"。

因此,

演員若在固定的、模式化的套路下表演,就算劇情出色,也會變得乏善可陳。

而且壞人或好人都是靠微妙的變化來演繹的,是循序漸進或有跡可循的

,若"劇本不夠好,是要靠演技湊"的,而不是只差沒在臉上刻字"我是壞人"或"我是好人"。

比如影視中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他就被故意設計了黑膚色,那么靠"黑乎乎"的外表就能判斷他是壞人、邪惡或心術不正了嗎?但相反的,

"黑膚色"和包青天骨子裡的義薄雲天、公正嚴明形成極大的反差對比,從而給觀眾意外驚喜。

所以,讓觀眾從演員外露的表情,就能判斷出反派能力的深淺,這不僅顯得人設單薄,就連劇情也淺白。

再者,除了反派演技的瑕疵,還有劇情邏輯方面的遺憾。

如沈夫人與丟失多年的"女兒"相認那段,順序邏輯令人頭疼。

孤兒院的嬤嬤率先發現沈驪歌手上的手釧,得知她身世後告知夫人,那么夫人第一眼看到沈驪歌時,不該是先確認手釧這信物嗎?怎么明明第一次見面,就非說"這眉眼和嘉兒一模一樣",激動一番後,才又突然激動地抓住沈驪歌帶著手釧的手,再次肯定她是自己女兒。

這認親的順序顛倒後,無疑令人覺得這認親十分兒戲,更顯得信物這設定十分雞肋且不合理。

如果看眉眼就能認出自己的女兒,那還有信物什麼事?

還有當沈驪歌去偷窺陸遠與裴如海的暗中會面時,沈驪歌一下就衝進了彭城王的船里,如果不是彭城王主動回應她的自言自語,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才發現船上還有第二個人。

那么問題來了,沈驪歌身為行走江湖多年的刺客,身手不凡,經驗豐富,可辦行刺之事竟沒有黑布遮面?而且一上船就魯莽地直衝?不僅毫無警覺性,而且也沒有謹慎地查探一下船里的情況,沒有偵查是否有別的人或陸遠的人也在此地埋伏。

而且發現"船中人"偷窺的目標人物也是陸遠後,沈驪歌竟然就"順其自然"地與他一起偷窺了,仿佛沒有毛病的發展,但實際上卻"魔幻"至極——

素不相識的兩人,也不知對方是敵是友,可在這種非常時刻,竟然就如此"和平"相處了。

所以,這一幕沈驪歌和彭城王"荒誕"的相遇,巧合卻禁不起推敲。

劇情幼稚簡單化的趨勢,在古裝劇里似乎已經成為尋常事,而我們的審美和要求也逐漸被降低減弱,如今大家也能面不改色地接受這樣淺白簡單的劇情了。

現下《錦繡南歌》仍然熱播中,但不得不說秦昊真的不適合這類"偶像式"的古裝劇。

雖然覺得有點浪費了秦昊和李沁的演技,不過,我們還是耐心坐等沈驪歌得知"船中人"就是彭城王后的名場面吧,在期待後續劇情給點力的同時,也希望後面的故事少點瑕疵,多點精彩。